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壶关鼓书:誉满曲苑名传四方

    信息发布者:北浒庄服务站
    2017-12-05 10:52:39   转载

    21.jpg

    22.jpg

    23.jpg

    壶关鼓书是潞安大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唱腔板式丰富,音乐优美动听,表演朴素自然。其词通俗易懂,内容贴近生活、贴近实际,“四句提纲”道罢,便开门见山、直截了当唱叙,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演唱风格,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
    2008 年,壶关鼓书被壶关县政府列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2012 年,壶关鼓书被公布为“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壶关鼓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,是在当地民间俚歌、小曲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,是民间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,与壶关秧歌成“姊妹俩”,常在街头、饭场、打谷场和庭院说唱表演。清末民初,壶关已有四五十家鼓书队活动于民间。壶关鼓书曲调简单易学,内容与群众生活十分贴切,直至解放前夕仍在广大群众中传唱。当时的剧目主要有《杨家将》《呼延庆打擂》《仙凡配》《天齐庙赶会》《苏姐姐梦梦》等。

    壶关鼓书音乐属徵调式,唱腔属于板腔体结构,主要有“流水板”“花板”“哭板”“垛板”“散板”等。另外还有“提纲叫板”,也称“起板”“起腔”,“送板”也叫“送腔”。每开书前均有四句提纲,前两句为韵白,似诵诗,第三局尾声挑起,第四局收音归韵,有的叫板在鼓书中也叫起板唱。

    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,壶关人民借助鼓书这种简便快捷的曲艺表演形式,进行革命宣传,鼓舞抗战士气,为壶关的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1948 年,壶关县首次成立了曲艺宣传队,说唱形式以鼓书为主,还有评书、快板、顺口溜等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壶关县文化馆的平忠厚擅长演唱壶关鼓书,他嗓门洪亮,表演热情奔放,为当时较有名气的鼓书艺人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壶关县政府在原来曲艺宣传队的基础上,吸收部分有演唱、演奏特长的盲人,组成了两支盲人曲艺宣传队,常年深入全县390 个村庄巡回演出。

    1975 年,壶关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对壶关鼓书进行了大规模抢救、整理,并每年举办两期鼓书培训班。经过多年的挖掘、研究和改革创新,培养了一大批壶关鼓书创作、作曲、演唱和演奏人员。壶关鼓书多次参加省、市组织的曲艺调演和汇演。在历届活动中,涌现出了常新德、魏海玲、陈秀花、贾金花、崔香菊、宋小霞、冯认真等一批壶关鼓书说唱新秀。如今,壶关鼓书主要作品有《巧姑娘》《三个馒头》《钱迷心窍》《农家乐》《夫妻俩》《下乡归来》等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